为深入推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卓越传统文化,提升美育素养,彰显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2024年11月21日至22日,由美育(艺术)教学研究部主办,中国煤矿文工团受邀演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于博达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开展。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此类艺术活动,进一步加深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同时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中国煤矿文工团作为国家级艺术团体,以其精湛的艺术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新疆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盛宴。
首场民族音乐会《悲喜春秋》于11月21日晚上8点30分隆重开幕。《悲喜春秋》以元曲四大家及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为素材,通过这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剧作,以合奏、重奏、独奏、戏曲演唱等丰富的民乐表达,引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新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与人间百态。音乐会以序曲《悲喜春秋》开场,运用整场音乐会每一首乐曲的片段串联而成,营造烘托起整场音乐会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从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声。合奏《云渺雨潇》取材于元曲四大喜剧之一《倩女离魂》,音乐以主题碎片的形式展开,采用丰富的演奏技法与和声变化,体现张倩女对婚姻的自主追求,以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再现了虚实结合的中式浪漫故事。胡琴与乐队《昭君》,由胡琴演奏家刘湘倾情演奏,用三把胡琴讲述了王昭君的传奇一生。低音二胡的沧桑、中胡的浑厚与板胡的明亮与激昂,再现昭君告别故土,远赴匈奴的场景。最后一首是唢呐与乐队《单刀会》之“临江赴宴”。这首作品再现关汉卿作品《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赴宴场景,展示了关羽孤身赴宴的英勇与决绝。由北方昆曲剧院特邀演奏员林威演奏的唢呐高亢嘹亮,与乐队深沉交织在一起,仿佛人物与历史的重叠。笙的悠扬、唢呐的高亢、打击乐的激情、埙的深沉、竹笛的灵动,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音乐画卷,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丰富的表达和强大的生命力。

11月22日20点30分,《艺海拾遗》民族弓弦乐专场精彩呈现。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艺术家们汇聚一堂,运用他们手中的二胡、中胡、板胡、扬琴等传统弓弦乐器,化作时光之笔,演绎出那些千年传承的美妙旋律。弦乐四重奏《打虎上山》,根据京剧《智取威虎山》的音乐改编,激昂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充分发挥了二胡、中胡的特长,再现剧中场景。二胡独奏《阿美族舞曲》,根据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改编,乐曲旋律优美流畅,将阿美族的舞蹈节奏与二胡技巧相融合,表现出阿美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中胡独奏《草原上》,改编自我国著名弓弦乐大师刘明源先生创作的中胡独奏曲,乐曲采用蒙古族长调和舞曲的素材创作而成。板胡独奏《迷糊调》是流行于陕西省的传统民间音乐,内容丰富、曲调优美。二胡齐奏《赛马》,在原版基础上将二胡、中胡、板胡与箱鼓联合齐奏,展现一场别有韵味的新《赛马》。

“悲喜春秋,艺海拾遗”音乐会历时两天,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观众纷纷表示,此次演出让他们领略了文艺作品的多样性,并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增进了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它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一次精神的净化。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民乐的合奏、重奏、独奏以及戏曲演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引领观众穿梭于古今之间,重温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与世间万象。它在艺术呈现上的周到策划与高水平的演出,以及在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方面的显著成就,为观众带来一次难忘的艺术体验。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艺术实力,更为新疆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
新疆大学美育(艺术)教学研究部
2024年11月23日
图片|黄子奕 囤宏宇 王洁琼 尹章成 韩清琳
文字编辑|黄子奕
审核|何蕾 冉华莹